第(3/3)页 他并不知道,李世民并非是发神,而是聚精会神的听着李佑的阐述。 【目前大唐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,并各有所尚:山东士族尚婚娅,江左士族尚人物,关中士族尚冠冕,代北士族尚贵戚。关陇集团入隋后开始解体。李唐起自关中,唐初关陇集团消失。江左和代北士族,至唐朝已经没落;以崔、卢、郑、李、王为首的山东士族,虽经农民战争打击,但根深蒂固。】 【就连房玄龄、魏徵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,山东士族依然保持着他们的社会地位。士族势力的强大,对皇权不利,绝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族之上。】 【勘正姓氏,修订《氏族志》,以李唐皇族为首,外戚次之,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。】 【《氏族志》的刊正可以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,扶植了庶族地主,压制了旧士族势力,加强了皇权。】 【通过修《氏族志》,还可以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,没落门阀士族受到进一步打击,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、压抑门阀士族,加强皇权、巩固统治的目的,为彻底否定传统的门阀制度打下基础。】 【至于编撰这《氏族志》的人选,申国公、太傅高士廉、御史大夫韦挺、中书侍郎岑文本、礼部侍郎令狐德棻负责修订,他们四人分别代表了代北士族、关中士族、江左士族以及山东士族,这样比较公允、博采众家!】 完美! 李世民担心自己记不住,悄悄看了一眼日记副本,看到上面清晰的显现着李佑的话,顿时安心了许多。 等会就将这些全部都誊抄下来。 李世民打算直接就按照李佑想的这样安排了,直接让高士廉等四人来做这件事情就校 不是李世民太懒,而是李佑想得太完善了,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啊! 【咱们修《氏族志》,表面上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传统,实际并不如此,在魏晋南北朝时,谱籍是选官的根据,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,列为门阀的,都是累世冠冕之家,而咱们编撰《氏族志》是为了打破以往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,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,更不考虑过去做官的情况,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。】 【这些变化肯定会触动了以往的门第等级,这是符合当时新旧士族阶级的变化状况,但不等于直接否定了门阀观念,毕竟李二手下不少重臣也都是门阀出身,就连李二自己不也是陇西李氏么?所以更多侧重扶持统治集团,调和门阀间鸿沟以期保持大体平衡。】 【当然对山东氏族该打压还是得打压才校】 李世民越听越激动,就差直接跳起来拍桌子了。 “陛下?您没事吧?” 宦官王令见李世民神色激动,猛然想起之前太子李佑问他的问题,这个时候连他都有些怀疑起来。 陛下难不成脑袋被门夹了? 王令呼唤将李世民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当中拉了回来。 当李世民看到王令、杜如晦看自己眼神有些不对的时候,他也反应过来是自己刚刚没有注意表情管理。 “咳咳,克明啊,刚刚你的那些我都认真听了,不过朕以为你了那么多,都没有到点子上,你的那些办法都无法真正的对氏族门阀起到根本性的作用!” 听到这话,王令、杜如晦的神色越发怪异了。 “陛下,刚刚杜大人并未话!” 王令赶紧轻声提示道。 “啊!”李世民相当尴尬,“咳咳,朕指的是克明之前的!” “臣的确没有良策,还请陛下示下!” 杜如晦颇为无奈道。 李世民转头看向一副吊儿郎当的李佑,“佑儿,针对世家门阀,你有什么建议么?” 虽然已经得到了编撰《氏族志》的具体办法,但李世民内心还是希望能李佑的嘴里听到。 这样一来,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让李佑来主持这个事情,既能把事情做好,又能提高李佑在大唐中的威望,当然自己也能轻松一些。 但很显然李佑根本不接招.....